ENG 

通訊

通訊>首頁

 

百欣慈善基金通訊 - 第6期


百欣慈善基金秉持基金目標 -『協助別人幫助他們自己』; 傳承先祖父在大中華的行善美譽,以支撐及拓展最予人深刻印象的自給自足活動。我們的主要範圍著重於文化教育、醫療、藝術、文化保育及扶貧。


林顥伊博士

百欣慈善基金行政總裁

 


 藝術及文化保育


大灣區海洋‧天與地 攝影比賽得獎作品

 

百欣慈善基金行政總裁林顥伊博士以頒獎嘉賓身份出席八月廿四日在海洋公園萬豪酒店舉行的大灣區海洋 ‧ 天與地攝影比賽頒獎典禮。當日嘉賓有海洋公園萬豪酒店總經理孔憲榮先生、香港文化產業聯合總會行政總裁陳景祥先生、及兩位評審員余炳有先生和李紀平先生,還有百欣慈善基金營運及業務管理高級經理黎裘莉小姐。

總裁林博士隨後出席八月三十日在中國建設銀行大廈舉行的攝影展覽。她表示:『這是一項值得支持的文化藝術,希望多些年青人關注攝影,從攝影發揮創作,帶來很多想像空間。一張會說話的照片可以讓人多思考及觀看世界不同人生的畫面。一張好的照片可以精確捕捉到喜怒哀樂,或許也會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這是世界各地攝影大師所追求的目標,極具挑戰,但如果能做到將會是極之震撼的作品。攝影也可帶來無窮的趣味、打破語言和文化的隔膜與世界聯系起來。』


1570019547506656.jpg


今期我們有幸邀請到兩位尊貴的評審員余炳有先生及李紀平先生特地為我們分享他們對參賽者作品的分析,希望對有興趣攝影人士有所勉勵。


余炳有先生


余炳有先生為 PhotoTop10 ( 影藝工房 ) 創辦人,是一位藝術及黑白攝影名家。他曾留學英國並取得藝術攝影榮譽學士及英國皇家攝影學會高級會士,於2008年獲美國PSA選為藝術沙龍攝影世界十傑第一名,並連續七年獲選為藝術沙龍攝影世界十傑,2013年更奪得英國World Photography Organization全球攝影大賽文化藝術總冠軍。他又曾擔任多個團體及影會顧問、評判和導師。


余炳有先生分享攝影心得。


化影技為神斧 藝術於無形。

1.影藝博大精深,窮一生之力亦難以盡能精曉,融匯貫通。
2.無精湛之影技難以讓影像昇華;欠缺意念縱使懷有高超的影技,都只能流於空洞的工藝品。
3.影技只是一種利器,而藝術卻是了無形態,不可量化;浮游於你、我、他的意念之中,千年

萬載又或許是頃刻之間,捉不到也抓不著,只能用意會去凝結。


李紀平先生


畢業於英國西敏寺大學,主修攝影科學。他亦獲英國皇家攝影學會授予高級會士資格。 自1985年回到香港後,他在許多學院和大學教授攝影,包括公開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並且擔當雜誌的技術顧問和作家。李紀平先生崇尚真實自然攝影。他以個人興趣傳達其攝影心得及專業知識,於香港多間大專院校從事攝影教育工作逾二十年。


李紀平先生給攝影愛好者有以下的分享。


1.人機要合一,認識你的相機每一項功能,如果閉上眼睛都能調節光圈,快門,你已經開始人

機合一了。
2.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要常常有相機在身,做好一切拍攝前的準備,就隨時都可以拍到突

發的照片了。
3.遠不要滿足現狀,記住,下一張永遠是最好的!


香港學生組
冠軍
亞軍
季軍


香港專業組
冠軍
亞軍
季軍


香港公開組
冠軍
亞軍
季軍



詳細了解內容,按此欣賞所有得獎作品,按此了解兩位評審對得獎作品的評語。參賽分為香港專業組、香港公開組及香港學生組。



 教育


仁濟醫院林百欣中學
培育創意思維 開拓國際視野


百欣慈善基金一直支持的仁濟醫院林百欣中學在「香港國際學生創新發明大賽」獲得國家教育部2018年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百欣慈善基金對此感到欣慰及驕傲。

隨着資訊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基礎科研及創新應用將主導未來社會的發展。仁濟醫院林百欣中學早已洞察到社會和教育發展的趨勢,近年來積極激發學生創新發明的潛能,不但在校內成立創意學會,指導學生創造出個人的發明品,還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參加不同地域舉辦的國際創新發明比賽,作跨地域的科技及文化交流。

建立有系統的啟導學習
林百欣中學於2012年成立創意學會,讓喜歡動手又動腦的學生嘗試發明創造。老師以「簡單、實用、創新」三大發明原則啟發學生的創造方向;然後指導學生如何製造出實體的成品;製作過程中,教導學生如何估算製作成本和策劃工序。在有系統的創作指導下,學生的發明作品不勝枚舉。

創設本港學界發明比賽
學生有了自己的發明品,學校便為他們創設與學界交流的平台,於2013年創辦第一屆「香港學生創新發明大賽」,2015年還邀請國際隊伍來港參與,發展為「香港國際學生創新發明大賽」,直至2018年第六屆的賽事,已吸引了431隊共60間本地小學及13間海外小學參加,參與學生人數達720人。

重視跨國界的創意交流
此外,學校主張學生必須具備更廣闊的思維和視野,便積極帶領學生參與不同地域舉辦的創意發明比賽,單單在2018至2019年期間,老師曾分別帶領不同學生遠赴波蘭、印尼、泰國、韓國、台灣及澳門等地參加各大型國際創新發明賽事。學生從中收穫的不僅是眾多的獎項,還有語言能力、溝通能力的提升,以及對不同文化的認識、嶄新科技的了解。

學校的成就
2014年林百欣中學獲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及中國發明協會評為宋慶齡少年兒童科技發明示範基地,而於學校主力推動「一生一發明」的劉世蒼副校長獲得國家教育部2018年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於2019年,學校更與香港太平洋獅子會合辦「香港知識產權發明專利註冊資助計劃」,為學生的發明品申請專利。    



學生赴波蘭比賽時講解自己的發明作品
第六屆香港國際學生創新發明大賽; 林百欣中學上下


努力的成果。


學生的成就
該校學生的發明品獲獎無數,在不同的國際賽事中備受肯定,自2019年6月17日,學生的創新發明獎項統計如下:


年份獎項統計參賽人次獎項分佈
2012-201333184金、4銀、6銅、19特別獎
2013-201448285金、6銀、10銅、27特別獎
2014-201533205金、2銀、4銅、22特別獎
2015-201655284金、9銀、5銅、37特別獎
2016-201758375金、10銀、18銅、25特別獎
2017-201848307金、7銀、9銅、25特別獎
2018-201948296金、10銀、9銅、23特別獎
總數32319036金、48銀、61銅、178特別獎



 最新動態


香港特殊奧運會


《地板曲棍球》
日期: 二零一九年十月廿四日
項目: 第四十三屆香港特殊奧運會地板曲棍球比賽
地點: 圓洲角體育館  

 

地板曲棍球為特殊奧林匹克獨有的運動項目,屬特奧冬季世界比賽正式比賽項目之一;其中一個隊際運動項目,為生活在熱帶氣候地區的運動員提供參與冬季運動賽事的機會。其玩法源自冰上曲棍球和滾環遊戲,比賽項目分為個人技術賽及隊際賽。由於地板曲棍球的場地要求簡單,只須地面平滑,於室內或戶外進行均可。

比賽場區為最大 35 米×20米或最小 24米×12米表面平滑的平地,而地面需正確標示出各個區域。除守門員外,其他球員的球桿必須以木材和/或合適玻璃纖維製成的長棍,而所有球員必須穿著規定的保護器材。比賽場上每隊必須包含 6 名運動員,包括:1 名守門員、2 名後衛及 3 名前鋒。

有效入球為整個球必須越過球門線,且必須在該節或局比賽結束裁判鳴哨前進球,方為有效入球得分。每進一球得一分。每場比賽分為三局,每局 9 分鐘,局與局之間有 1 分鐘的休息時間。每場比賽兩隊各允許一次 1 分鐘的暫停。





《滾球》
日期: 二零一九年十一月十三日
項目: 第四十三屆香港特殊奧運會滾球比賽
地點: 圓洲角體育館 


滾球為特殊奧林匹克獨有的運動項目,屬特奧夏季世界比賽正式比賽項目之一,其玩法與草地滾球相近,以雙方送出的滾球較接近目標球的一方為勝。比賽項目分為個人、雙人及隊際賽。滾球運動的致勝要決在於運用策略及送球的準繩,因此透過訓練可提升運動員的專注力、手眼協調能力及腦筋思考。

場區為一個闊12 呎及長60 呎的長方形,表面可由平整的幼沙石、泥土、草或人造物料組成。場區內不應有任何暫時性或固定的障礙物,以免影響滾球以直線向任何方向滾動。

滾球可以木或合成物料製造,但必須大小相同。比賽用的滾球直徑須介乎107毫米至110毫米。而兩隊 (每隊 4 個) 滾球的顏色須有明顯的分別。比賽用球包括 8 個滾球和 1 個小球。該小球稱為「目標球」。

每局完結後 (當兩隊送出所有滾球),將依以下程序計算得分:經目測或儀器量度後,以最接近目標球一方為勝,得分為其所有較對方最接近目標球的滾球總數。